拼凑成自己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2年1月13日 晚上
在知乎上经常看到反思和评价类问题,比如“大众认为的xx真的是对的/错的吗”,或者”我这的这种(和家人/朋友/网络上观点不一样)的想法对不对“,以及“我与别人发生了xx矛盾,我是错的吗”
我发现在这种问题下,答主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支持题主想法的倾向。
“答主支持题主的倾向”产生的原因,我认为至少有两个。
- 首先,提问往往是第一人称,大家会代入“主角立场”,答主们的潜意识里变成“我也这么做了/也这么想,现在外界对我有质疑,我要赶快寻找自身行为/想法的合理之处”,是“自私的基因”在起作用。就像在看剧的时候,如果主角是坏人,在“第一人称”视角的影响下,大家也会期待主角的邪恶计划成功实施。
- 除了“第一人称化”,另外一个原因,大概是追求观点的标新立异。在“大众认为的xx真的是对的/错的吗”这样的问题中,对主流观点的反转更能刺激人的感官,所谓“文似看山不喜平”,这是人天然的喜好和本能。除此之外,标新立异的另一个动力来自于答主本身”屁股“的朝向。因为现在很多答主其实是自媒体运营者,靠兜售观点变现,所以需要不一样的东西吸引眼球,达到和UC震惊部的标题异曲同工的效果。
说到吸引观众,现在的运营手段越来越专业,同时也因为运营手段的内卷,越来越重要了。比如B站的视频,up主往往会在视频的封面和标题上下巨大的功夫。据我观察,一般需要设计三部分:封面图片、封面文字和标题。封面图片自然是抓最“有梗”的一张;而封面文字和标题这两个文字内容中,一般其中一个起到视频信息概括的作用,另一个用震惊体来刺激人眼球,从而兼顾表达信息和提高点击率两方面。
但另一方面,有时候“看上去粗糙”本身带来的反差,会成为一个卖点。比如长相粗犷、设备简陋发吉他弹唱视频的“广西吴恩师”就是这种风格。再比如,近期很火的秃顶播音腔大叔也是这样的例子。试想一下,如果是一个仪表堂堂的小伙子在网上发同样内容的视频,估计就不会引起多大关注了。
说到秃顶,我突然想起程序员脱发的梗的演变。几年之前,我记得知乎上关于程序员“秃顶”和“钱多话少死得早”这类说法的评价还是“这是程序员自嘲娱乐,不是真的”的口吻”,现在逐渐变成共识。这种共识的产生,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说法本身在戏谑中同时存在合理性,但我想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重复的力量。
重复的力量是强大和可怕的。举个例子,有的传销组织“抓”到新人之后,会每天强制被抓的重复喊各种弱智口号,天长日久,有人就真的相信了口号中的反智内容。不过人们往往会低估重复的力量,倾向于认为“我能hod住”。
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这样的,大家带着不同的固有观点和视角与人交往。两个个人相处久了,在大量的固有观点的重复中,彼此对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可避免地互相影响和交融。只不过限于交流的质量,融合程度相差很大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,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又有很大的局限性。因为人只能以第一人称体验到感受到第一人称(单数)的感受。从技术上说,我们目前做不到在生理层面传递感受(不过将来能发送脑电波也不一定)。由此想到我此前写的一首说唱《Talk to me》(发过B站,但现在看起来一言难尽..)的一句词——“我与我共同呼吸,拼凑成自己”。
本网站仅作为个人观点的交流平台,博客中讨论内容及引用书籍都有标注。如疑版权问题,请在评论区留言~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~